该计算器在制作天线匹配单元、低通滤波器、晶体组、天线陷阱、谐振电路或任何的需要空芯单层电感器的地方时非常有用。
电感器的直径和长度以毫米为单位,以及匝数。可以输入频率来查找特定频率下电感器的 Q,但不是必需的。电感值计算到小数点后 3 位, nH、μH、mH 精确到小数点后 5 位 。
此工具旨在帮助您快速计算最多 6 个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。要使用它,只需指定有多少个并联电阻以及每个电阻的电阻值。如果您有 6 个以上的电阻,只需使用计算器确定前 6 个电阻的等效电阻,然后将 R1 的值插入,并将 R7、R8、...、R11 的值添加到计算器的 R2、R3、...、R6 输入字段中。
并联电路中所有电阻两头的电压(V)是相同的。这能够最终靠观察并联电阻共享相同的节点来了解。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,Rx,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:
并联添加电阻时,流经每个电阻的电流不会改变,因为并联添加电阻不会影响电阻端子两端的电压。电源提供的总电流的变化,而不是通过一个特定电阻的电流。
并联电阻总是导致等效电阻低于每个电阻的电阻。另一方面,串联电阻相当于一个电阻器,其电阻是每个电阻器的总和。如果您考虑一下,并联电阻的较低等效电阻是有道理的。如果在电阻器上施加电压,则会产生一定量的电流。如果与第一个电阻并联添加另一个电阻器,则基本上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,更多的电流可以通过该通道流动。无论第二个电阻的电阻有多高,从电源流出的总电流至少会略高于通过单个电阻的电流。如果总电流较高,则总等效电阻必须较低。
当您没有现成的所需电阻值时,通常使用多个并联电阻来产生较小的有效电阻。当您需要特定的电阻值并没现成的合适零件时,这很方便。例如,当有两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时,您可以轻松计算等效电阻:它是单个电阻的一半。若需要大约 500 Ω才能从 LED 电路中获得所需的亮度,则可以并联使用两个 1 kΩ 电阻。
使用并联电阻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路中任何单个电阻的功耗。想象一下,我们的LED电路示例连接到16 V电源,LED两端压降1 V。单个 500 Ω将消耗 450 mW (152/ 500).但是,并联使用两个1 kΩ电阻会将单个电阻的功耗限制在225 mW,从而允许使用标准的0.25 W电阻。
可以。把之前算出的总电阻当作一个新的电阻,再和新增的电阻按照并联电阻公式计算,就能得到新的总电阻值。
可分别用电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代入并联电阻公式计算。先算出所有电阻取最大值时的总电阻,再算出所有电阻取最小值时的总电阻,这样就得到了总电阻的范围。
不一定。万用表测量存在一定误差,且实际电路中有接触电阻、温度等因素影响。而计算器是理论计算。你可检查测量方法是不是正确,多次测量取平均值,再和计算结果对比。
当两个电阻并联时,若其中一个电阻增大,总电阻会增大。根据并联电阻公式推导可知,一个电阻增大,其倒数减小,那么等式右边的和减小,总电阻的倒数减小,总电阻就增大。
正常。当并联的电阻值都非常大时,它们的倒数就极小,多个极小的倒数相加还是很小,那么总电阻的倒数小意味着总电阻接近零。这符合并联电阻的特性。
在并联电阻计算中,若有一个电阻为零,根据公式分母会出现为零的情况,这在数学上无意义,且在实际电路中相当于短路,所以计算器会显示错误。要避免输入零电阻值进行计算。
计算结果是理论值,在实际电路中,由于电阻器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,以及电路中的其他因素,如接触电阻等的影响,实际的总电阻可能会与计算结果有一定偏差。不过计算结果能为电路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。
有影响。一般来说,大多数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。如果在不一样的温度下测量电阻值并用于计算,由于电阻值发生了变化,会导致计算出的总电阻结果不同。所以在做准确计算时,最好在稳定的温度环境下测量电阻值。
首先检查输入的电阻值是否一致,看是不是真的存在输入错误。然后确认手动计算时是否按照正确的公式和步骤进行,是否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计算失误,比如小数计算错误、分数通分错误等。也能够尝试换个计算器重新计算,来验证结果。
有的。如果有 n 个相同阻值为 R 的电阻并联,总电阻 R总 = R / n 。例如,三个 10 欧姆的电阻并联,总电阻就是 10÷3≈3.33 欧姆。这样计算会比用通用公式更简便。
是的,在使用本计算器时,电阻的单位一定要是欧姆。如果你的电阻值单位不是欧姆,需要先将其换算成欧姆,再进行输入计算,这样才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。
通常情况下,并联的电阻数量越多,总电阻越小。当你从输入两个电阻值变为输入三个电阻值时,总电阻会促进减小。因为根据公式,每增加一个电阻并联,等式右边的和会增大,那么总电阻的倒数增大,总电阻就会变小。
在并联电路中,总电阻就是会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。计算公式为 1/R总 = 1/R1 + 1/R2 + … + 1/Rn 。可能你对并联电阻的特性不太了解,才会觉得结果比预期小。你可以再确认下输入的电阻值是否准确。